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与防范策略

2007-06-07   来源:《企业活力》   点击量:4653
【字体: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要增强长远竞争力,必须重视技术创新。但是,技术创新是充满风险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创新过程中的高度不确定性上。日本学者饭沼光夫曾调查200个技术开发的实例,发现其中有1/3的项目最终失败。通过分析还认为,技术开发失败的原因不完全是纯“技术”方面,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各占1/3。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对市场风险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将有利于企业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防范,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并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损失。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的涵义

    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或其变化而导致的未被市场充分有效地接受而导致的风险。不同性质的创新产品,市场风险不同。消费品需求变化较快,市场风险最大,一般失败率为40%;产业品需求变化慢,但开发难度大,一般失败率为20%;服务项目开发通常较易,但市场需求变化较快,一般风险为18%。

    技术创新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技从知识形态转变成物质形态,从潜在生产力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因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发明者不等于创新者,只有把发明融入经济活动,实现经济效益,才最终实现了创新。技术创新是一种高难度,高风险的创造过程,人们很难获得关于这一过程的比较完整,准确的信息,所获得的信息都是残缺的。研究资料表明,只有60%左右的研究开发在技术上获得成功,只有30%能够推向市场,而推向市场的技术创新产品只有12%能最终成功。

    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其成败要靠市场来检验。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谁能准确地把握这一结合,并成功地引入市场,谁就会在创新中取得成功。技术创新是一种能够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正确做出创新决策并有效加以实施和成功引入市场的能力,它的主要特征在于体现技术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所以说,检验一项技术创新活动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是市场。

    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存在很大风险。但在技术创新的诸多风险中,市场风险乃重中之重,只有市场才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任何不被市场接受的技术创新都会失败。

    二、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的原因

    市场风险主要是针对产品创新和一部分服务创新而言,比如:产品性能或品质缺乏稳定性;定价不合理;广告与促销不力,消费者不接受;竞争对手迅速跟进或假冒产品泛滥;潜在的市场容量偏小或进口产品的冲击等等。这些市场风险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性风险市场化,即由于产品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使得新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有被消费者拒绝或被竞争产品攻击的风险;二是商业化风险。即技术开发是成功的,但新产品投放市场后未收到预期回报。具体来说,造成企业技术创新中市场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企业市场调查和分析方面的风险

    ⑴难以确定市场接受的能力。消费者在一项全新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推出时,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其性能、质量等,往往心存疑虑而持观望态度。同时由于惯性消费心理作用,对新产品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因而企业对市场接受能力难以做出准确估算。

    ⑵难以确定市场接受时间和产品的扩散速度。创新产品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由于从研发到问世,到占领市场,到信息反馈,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这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者对市场最佳接受时间和产品扩散速度的准确判断。

    ⑶难以确定创新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效果。创新产品面临激烈的竞争,往往受到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等的威胁。如果创新产品成本过高、设计有缺陷、质量不稳定等都将影响其竞争力。再加上有的创新产品上市后发现有副作用或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则可能受到有关法律的限制,直接影响到创新的成功。

    ⑷难以确定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创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许多创新产品尚未到达饱和期就衰退,有的甚至尚未结束增长即告夭折。研究表明,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40年代以前,一般产品寿命周期平均在30年以上;50年代平均在10年;70和80年代已缩短到5年。因此企业难以把握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的成功。

    2.企业的资金供给情况

    企业资金实力是代表企业投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资金实力的强弱将影响到创新主体投资成功率的高低。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有能力进行组合投资而使投资风险得到分散,而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则可能在项目投入中处于劣势,在启动市场方面也难以组织强大的宣传促销攻势,无法开辟、扩大市场,使得无法获取利润甚至不能回收创新成本。

    3.企业对产品的市场定位

    ⑴创新产品价格定位不准。价格往往是消费者考虑购买与否的首选因素。价格定位不准,往往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成败。新产品的定价需结合新产品所属行业、新产品本身的特点、市场需求的特征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等多种因素进行定价,定价太高或太低对创新企业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⑵目标市场选择不当。创新产品目标市场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它的大小关系着创新的成败。如果目标市场选择过大,则市场缺乏针对性;反之,如果目标市场选择过小,则造成成本高、收益小的情形。现实的情况是,创新企业总是目标市场选的过大,结果造成失败。亚都加湿器的失败就在于此。

    4.企业的营销策略

    ⑴新产品推出时机的选择。推出过早,不但产品促销费用巨大,且产品各方面还不成熟,使消费者产生等待心理,造成产品积压。推出过迟则会贻误商机,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⑵企业的营销人员素质。如果营销人员素质高,适应力和亲和力较强,企业在新产品营销上势必会有一定的优势;如果营销人员素质较差,知识不全面,缺乏对产品特别是高科技新产品知识,企业开拓市场就相应很难。

    ⑶企业的宣传力度。当今市场瞬息万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通过有力的广告与促销手段使新产品在黄金时期尽快占据市场,已被许多事例证明是创新成功的有效途径。如果宣传力度不够,势必会影响创新产品的销售。

    ⑷企业的知名度及声誉。企业信誉与知名度是企业技术创新产品成功进入市场的促动力,是一种无形的资本。信誉与知名度高的企业,其产品的市场进入壁垒便相对薄弱,即使是企业没有对创新产品做很好的宣传,消费者看见生产企业,也会很容易地接受新产品;反之,如果企业的知名度低,或以前曾在美誉度上有问题,消费者对新产品不知道或不认可,企业在公共关系方面又没有有效的措施,则创新产品很容易走向失败。

    5.来自消费者的风险

    消费者是影响创新产品市场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创新产品最终要走向消费者,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创新产品才可能成功。

    ⑴消费者的数量。消费者的数量是影响市场容量最直接的指标,只有在消费者存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考虑他们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一个地区人口越多,市场容量则会越大。

    ⑵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只有人口,还不足以构成市场,还必须具备购买力。购买力问题要从消费者的收入入手,除了纳税和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须的支出外,剩下的那部分收是影响消费者需求最活跃的经济因素。这部分收入越多,人们的消费水平就会越高,则企业营销机会就越大。

    ⑶消费者的偏好。大部分消费者由于消费惯性,再加上转换成本过高,往往不愿意从熟悉的产品转移到新产品,这势必会给技术创新产品的销售带来阻碍。汉字输入法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6.来自竞争者的风险

    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阶段往往较长,在这个阶段,技术创新产品极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跟进,使创新产品不能在市场上获取超额利润,影响了新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市场效益。

    ⑴原有同类产品企业的数量。消费者对原有同类的老产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使得被创新产品替代的老产品仍有生命力,再加上生产老产品的企业还在想方设法拼命保市场,使新用户不容易转到新产品上。

    ⑵替代品状况。技术创新利润丰厚,企业间竞争激烈。竞争对手可能在其他企业的基础上开发出替代产品,其功能、质量等方面与之相当,在市场上不分上下,再加上一些不法企业的仿制和假冒,使得创新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受到严重阻碍。

    ⑶竞争对手的实力。创新企业除考虑竞争对手的数量外,还应考虑其实力及市场结构。如果投资者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那么众多的实力弱小竞争者并不可怕。但如果面对的是少数但又是实力很强的竞争者,特别是当市场结构并非完全竞争也并非一般水平的垄断竞争,而是属于垄断或寡头垄断,那么新产品要打入垄断者或寡头垄断者的地盘就会有很强的进入壁垒。

    ⑷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一般而言,在新产品的导入期,由于产品获得成功,产品供不应求,主要原材料需求大增,原材料价格经常会大幅度上升。由于市场效应的滞后使原材料在瓶颈问题解决后,依然会保持一种迅猛的增势,最后由于供给的数量大大超过需求,使原材料价格又大幅下降。因此新产品涉及到一些价格弹性很大的原材料时,原材料的风险就难以预测了。

    三、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来源,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加强市场调查预测、加强市场营销、注意产品定位、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和保护好创新技术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1.充分挖掘市场信息

    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潜在着许多风险。为了防范或降低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制定正确的创新决策和创新计划,大量的高质量的情报信息至关重要。因为,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是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技术创新既始于市场,又终于市场,紧紧围绕市场。只有在掌握大量的准确性高的信息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有把握的决策,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对减少。反之,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大。因此,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市场出发,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通过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进而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

    2.重视技术创新选题

    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的选题。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要满足市场需求,即从贴近消费者入手,捕捉消费需求信息,了解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并把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目标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决策和计划。

    选题的关键则在于对项目的技术趋势与市场方向的准确判断。首先要对现有技术创新产品风险进行诊断。诊断人员可由企业内外专家组成,诊断的内容包括技术、经营及总体三个方面。其次要预测未来技术创新项目的可能风险。对于创新者来说,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损失程度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但这决不意味着风险是不可捉摸的。事实上,通过市场调查,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市场风险还是可以预测的。风险预测及营销规划须以信息为基础。信息的取得主要靠企业内部机构来收集。因此,企业必须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搜集、处理和管理市场信息和创新思想。

    3.建立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改善组织结构体系、建立风险监控机制,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率,以及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损失。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中应对高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项目和方案进行回避。对于超出企业承受能力,不可控性、不可转移性和不可分散性较强的风险应以回避为主。在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并存的情况下,以回避客观风险为主。

    4.重视市场部门与研发部门的合作

    鉴于二者在市场界定中的角色及在确定公司战略性机遇上占有的有利地位,市场与研发部门的合作因其将用户需要融入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而变得很重要。通过合作,当战略性机遇来临时,企业能够在技术、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应市场机遇而做出及时调整。在市场面前,技术创新就像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其带来的市场高风险即使在摩托罗拉这种跨国巨人面前一样显得残酷无情;但是如果正确的把握了市场,又会取得可喜的业绩。任何产品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盲目发展以及对市场风险的错误估计付出的代价都将是惨重的;归根到底是市场选择技术,而不是技术选择市场。任何无视市场经济规律的技术创新最终都会被市场所淘汰。

    5.实施模仿创新、联合创新及合作创新等灵活方式,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

    在现阶段,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以消化吸收为主,模仿创新在短期内仍然是企业的创新战略。但是,在采取模仿创新时,决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技术,而必须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对率先者的技术进一步开发,实用一些应用技术的改造。企业之间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方式时,更应利用分工协作的优势,与科研机构或大企业进行联合创新或合作创新,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预期的成果和效率。当然,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选择有助于形成互补性的伙伴关系,包括横向和纵向互补,横向互补是指合作伙伴具有不同的产品市场目标或技术互补性。纵向互补涉及到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市场开发等过程。各合作方要具有共同的责任感,并能提供必要的技术、经济服务与支持、以及信誉和稳定性等重要保证。

    6.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企业的创新技术得到较好地保护

    企业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取得的技术成果,必须采用各种形式对其加以保护,以期最大限度地垄断该项技术,处长技术的商业寿命,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技术成果的保护取决于制度环境和技术性质。虽然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好的专利制度,但目前仍有不少企业专利意识差,不知道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致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仍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创新技术成果外,还可依靠技术的特殊性,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一些有特色、起点高、易于保护的实施技术,实现创新技术的保护与持续开发。

    (作者:张志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