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召开崔大华先生追思会暨《河南哲学史》创研讨论会

2016-12-01   来源:院哲学研究所   点击量:2160
【字体:

 
  11月24日下午,崔大华先生逝世三周年追思会暨《河南哲学史》创研讨论会在我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召开。袁凯声副院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河南哲学史》学术顾问、郑州大学刘太恒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哲学与宗教研究所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
  
  崔大华先生生前曾任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2年调入我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1年退休。2013年11月25日因病去世,享年75岁。崔大华先生是全国乃至海外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哲学史家,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生前出版了《南宋陆学》、《庄子歧解》、《庄学研究》、《儒学引论》和《儒学的现代命运》5部在学界有影响的经典之作,其中后3部入选人民出版社“哲学史家文库”。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发表数十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多次转载,多部著作被国内大学相关院系指定为研究生必读书目。崔大华同志生前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中华道藏》学术顾问和河南省儒学促进会副会长,并任南京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
  
  会上,袁院长对崔大华先生的学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从思与史、专与博、古与今、知与行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崔大华先生的学术贡献与学术风格。袁院长指出,作为著名的哲学史家与哲学家,崔大华先生对中国思想史上重要人物的哲学思想都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其思考之深、引论之广、学术水平之高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崔大华先生的道德文章值得更多人以更多的方式学习和纪念。袁院长要求参与《河南哲学史》创研的同志以学习崔大华先生精神为动力,扎实做好《河南哲学史》的研究与写作。刘太恒教授在讲话中深情回忆了与崔大华先生的交往,回顾了崔大华先生生前在河南省儒学促进会的活动,认为崔大华的为人为学是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是河南哲学界的一面旗帜。
  
  哲学与宗教研究所的部分科研人员作了发言。王景全在发言中提出,要以崔大华老师为榜样,进一步端正学风,重视学术积累,力戒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宋艳琴、代云、潘世杰在发言中表示,要从做人和做学问两个方面学习崔大华精神。在做人方面,要学习崔大华老师真诚、谦和、宽容、善良的儒者风范;在做学问方面,要学习崔大华老师的使命意识、敬业精神和视读书治学为幸福而神圣事业的学者情怀,切实做到“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会议的下半时段,与会同志就《河南哲学史》写作进行了专题讨论。代云、赵志浩、赵胤、王思远、袁永飞、董琳分别汇报了各自的写作进度,并就写作中遇到的难点与问题请教了刘太恒教授。刘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图片提供:院哲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李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