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科研人员应邀参加“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先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11-29
来源:院文学研究所
点击量:1887
【字体:大 中 小】

2016年11月4日至6日,由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和厦门大学中文系共同举办的“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先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厦门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的海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11月4日晚上,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召开了理事会。按照国家民政部关于民间社会组织负责人年龄的相关规定,理事会同意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原会长许逸民先生、原副会长王立群先生分别辞去会长和副会长职务,推选北京大学傅刚教授接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并增补了新的理事,顺利完成理事会的改选工作。
11月5日上午,“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先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旭主持,厦门大学教授吴在庆先生,原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华书局编审、中国文选学会原会长许逸民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傅刚先生,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杨明先生,河南大学教授、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王立群先生分别致辞。
此次研讨会讨论环节共分三个小组,分别安排了两场大会发言和四场小组讨论。与会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围绕“《文选》版本研究”、“《文选》文体研究”、“《文选》本体研究”、“《文选》批评研究”、“《文选》比较研究”、“《文选》与域外汉学研究”、“先唐文学研究”等七个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与交流,而与会专家一对一画龙点睛式的论文点评,既细致又详实,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我院文学所所长卫绍生研究员、副所长杨波博士、《中州学刊》杂志社屠青编辑分别向会议提交了论文《<陶征士诔并序>的文化意蕴》、《从<文选•七哀诗>看魏晋士人的乱世情怀和家国理想》、《<文选>校勘学的重大成果——评<新校订六家注文选>》。卫绍生研究员还先后主持了5日上午第一场的大会发言和6日下午第二组第二场的小组讨论,并对相关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简短而精辟的点评。
在大会闭幕式上,傅刚会长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认为这次研讨会是一次高质量的纯学术会议,既体现出老一辈学者的殷殷关切,又表现出年轻学者的研究力量,希望学会不断加深和提高研究水平,以敏锐的视角持续关注和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和热潮,保持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和纯洁性,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百家争鸣、和而不同的研究氛围。
11月4日晚上,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召开了理事会。按照国家民政部关于民间社会组织负责人年龄的相关规定,理事会同意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原会长许逸民先生、原副会长王立群先生分别辞去会长和副会长职务,推选北京大学傅刚教授接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并增补了新的理事,顺利完成理事会的改选工作。
11月5日上午,“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先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旭主持,厦门大学教授吴在庆先生,原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华书局编审、中国文选学会原会长许逸民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傅刚先生,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杨明先生,河南大学教授、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王立群先生分别致辞。
此次研讨会讨论环节共分三个小组,分别安排了两场大会发言和四场小组讨论。与会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围绕“《文选》版本研究”、“《文选》文体研究”、“《文选》本体研究”、“《文选》批评研究”、“《文选》比较研究”、“《文选》与域外汉学研究”、“先唐文学研究”等七个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与交流,而与会专家一对一画龙点睛式的论文点评,既细致又详实,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我院文学所所长卫绍生研究员、副所长杨波博士、《中州学刊》杂志社屠青编辑分别向会议提交了论文《<陶征士诔并序>的文化意蕴》、《从<文选•七哀诗>看魏晋士人的乱世情怀和家国理想》、《<文选>校勘学的重大成果——评<新校订六家注文选>》。卫绍生研究员还先后主持了5日上午第一场的大会发言和6日下午第二组第二场的小组讨论,并对相关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简短而精辟的点评。
在大会闭幕式上,傅刚会长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认为这次研讨会是一次高质量的纯学术会议,既体现出老一辈学者的殷殷关切,又表现出年轻学者的研究力量,希望学会不断加深和提高研究水平,以敏锐的视角持续关注和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和热潮,保持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和纯洁性,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百家争鸣、和而不同的研究氛围。
图片提供: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李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