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理论版刊登我院谷建全副院长文章

2012-07-25   点击量:1302
【字体: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谷建全
             本文转载自《河南日报》2012年7月25日 第10版

编者按:
    前不久,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大会要求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进行科技创新,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确保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本报推出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专题,供读者学习参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区域竞争力还是产业竞争力,都越来越取决于科技创新。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也在不断加大,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低成本土地、劳动力投入的方式已难以为继。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新世纪以来,随着河南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明显进展,产业控制力进一步加强,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低碳型产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对农业和工业的渗透和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河南作为全国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不断巩固。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河南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和产业竞争格局面临新调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趋势,长期成本上升压力继续增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河南产业也越来越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如果不加快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我们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就会永远处于被动地位。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和关键。通过科技创新,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新品种,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当前河南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中原经济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主要在于:

    一要加快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当前河南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应是尽快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和市场主导型转变。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民营科研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培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创新主力军。二是建立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使科学研究更好地适应企业、市场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建立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原则,切实搞好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器等的规划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和载体。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领域的对外开放,开展多渠道、宽领域、高层次的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成果,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不断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原始性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紧紧围绕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集中科技资源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农业新品种培育、电力电气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功能型新材料、光电技术、数控技术等领域的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掌握一批面向未来高端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主导产品和企业。加强集成创新,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坚持创新和引进相结合,加强重要行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强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构建安全、迅速、便捷的现代信息网络,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奠定基础。

    三要加快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高协同创新水平。根据中原经济区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选择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激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技术标准,共同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和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运行机制,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的示范、辐射作用,不断开创河南产学研协同创新新局面。

    四要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夯实产业创新基础。围绕中原经济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形成企业研发中心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坚强支撑。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使重点实验室成为我省可持续发展基础前沿技术和战略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依托。完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要加快产业创新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和服务设施,强化其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选择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予以重点支持,引导产业集聚区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能,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建设区域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基地。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863软件孵化器、中部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等为依托,积极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为中小科技企业和大学生等个体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六要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导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主体,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根据当前河南科技体制改革和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分别选择一批重点、骨干高成长与种子企业作为培育对象,鼓励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发展能力。着力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主体、科技创新研发主体和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主体,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流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示范企业,通过示范企业的引领和带动,激发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七要做好创新人才育引工作,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加强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进一步采取灵活多样的引人政策,吸引科技人才来河南创新创业,为科技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支撑;在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机制,为人才引进搭建多种形式的载体和平台;在人才使用方面,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大力支持创新,鼓励竞争,以事业凝聚人才,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创新环境。

(作者: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