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主办的“中华曾姓始祖曲

2011-12-09   来源: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点击量:1979
【字体:
    

    由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与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华曾姓始祖曲烈画像研究论证会”,于2011年12月6日在方城县中华古缯国文化苑举行,我院副院长谷建全研究员、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原考古研究所所长马世之研究员、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王永宽研究员、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魁副研究员及河南博物院、郑州大学、河南省艺术研究院、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等单位从事历史、考古、文物、经济、艺术和绘画研究的1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方城县政府各相关部门出席了论证会。论证会由张新斌研究员与方城县副县长夏天骏主持。

    方城县统战部部长杨振致欢迎辞,对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方城县旅游局局长谭政介绍了论证会背景及相关情况。与会专家听取了河南著名画家王子光先生关于《中华曾姓始祖曲烈画像》的情况说明,围绕曲烈画像的创作手法、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等各个方面,对曾国始封君、曾姓始祖曲烈的形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讨和争鸣。

    马世之研究员说,曲烈画像应有开国之君的帝王之气,面部表情要雍容华贵。王永宽研究员提出了曲烈画像的三个原则:端正、庄重、美观。张新斌研究员指出,要根据人物的时代,刻画出其精神气质;依据人物的身份,把握其画像特点;根据人物的贡献,给画像以完整的概念。陈建魁副研究员认为,画像一要被广大曾姓族人所接受,二要能够表现出与曾姓相关的文化内涵。

    通过大家的研讨,专家们就以下问题达成共识。

    1.古人画像没有现成的形象可资参考,所以,曲烈画像只能根据其生平事迹、所处时代及主要成就,依照历代传统像法的模式造型进行创作。

    2.按照曾姓家谱记载,曲烈作为曾国始封君,开疆拓土,在南北交通要道今河南方城创立曾国;曲烈善于治国,还有许多发明创造。所以,曲烈画像应突出其威武之像与睿智之貌。

    3.今人所绘古人画像服饰多以汉服为表现模式。画像服饰在衣纹线条处理上应以简约笔法,纹饰可采用夏商时期出土的器物纹饰龙纹、回纹、雷乳纹和蚕纹。“蚕”纹似“曾”字象形,暗示曾侯发明丝织品缯、曲烈为曾姓始祖的历史事实。

    4.今方城八里桥曾国故城跨越出土的石斧,是曾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画像中应有所体现。

    5.从总体上来说,画师所作《画像》创作手法熟练,艺术特色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曲烈生平事迹及所处时代的文化内涵。

    6.画像稿作者将参考大家的意见,再作进一步的修改,使画像更加完美、更加理想。

    最后,谷建全副院长作总结讲话,认为“'中华曾姓始祖曲烈画像论证会’开得很好,很成功。”,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谷院长在讲话中说,“近年来,海内外华人祖地寻根活动蓬勃兴起,姓氏文化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给姓氏祖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河南省是姓氏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留存的姓氏文化与名人文化遗迹数不胜数。但对一个姓氏来讲,姓氏起源地与祖根地,姓氏郡望地,姓氏名人出生地、长期活动地和埋葬地,姓氏集散地,等等,大多不在一个地方。再加上历史文献记载的抵牾,以及地方利益之争,使得姓氏祖地和名人里籍的确定,出现了一些争议。因此,有必要整合全省研究力量,对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进行研究和认定。”“这几年,认定中心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张新斌所长等的具体指导下,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活动,对于开发和利用河南厚重的姓氏文化与名人文化,对于河南美丽富饶的文化家园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谷院长最后指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的专门智库,聚集了一批对河南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在姓氏文化研究方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有力量较强的研究队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愿与省内其他单位的姓氏文化与名人文化研究专家精诚合作,协同攻关,为中原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服务,为河南的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