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在郑州召开
2017-05-22
来源:院科研处
点击量:1733
【字体:大 中 小】

2017年5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许昌市人民政府协办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在郑州市开幕,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区)社会科学院和政府部门、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闫坤宣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专门发来的书面致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巡视员胡向阳代表王铁副省长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魏一明代表主办单位致词,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会专家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就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高度重视“互联网+”农业、与土地制度等改革协调推进、重视理论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达成了《郑州共识》。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三农”难题,确保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绿色产能的增长接替边际产能的退出、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释放正确的市场和政策信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目标导向,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为主攻方向,以促进农业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产业层面、要素层面和制度层面展开,实行多层面协调推进的结构性改革,并围绕“降本、提质、增效”这一核心任务,实行组合式的支持政策。
针对如何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研究员提出,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与沿线国家形成更好的优势互补资源配置关系,并以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支撑与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贵州省社科院院长吴大华、湖北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等知名学者作了主旨报告,分别阐述了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来自山东、甘肃、江西、湖南、新疆、重庆市社科院等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丰富的研讨成果,为全国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摄影:赵戈
责任编辑:璇子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