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蓝皮书(2016)》出版暨“十三五”发展趋势研讨会在我院举行
2016-04-06
来源:院经济研究所
点击量:2741
【字体:大 中 小】



2016年4月6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河南经济蓝皮书(2016)》(以下简称蓝皮书)出版暨‘十三五’发展趋势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蓝皮书以“发力新常态谋划‘十三五’”为主题,深入系统地分析了2015年河南经济运行的主要态势,对2016年河南经济发展的走势进行预测,全方位、多角度研究和探讨了河南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举措及成效,并提出了新常态下,河南经济稳增长保态势,以及“十三五”时期河南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蓝皮书指出,在日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河南坚持完善新思路、谋划新举措、寻求新突破,全省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各项指标比较协调、发展的科学性持续增强。考虑到全省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性,预计2016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蓝皮书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要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征、抓住新机遇,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促升级、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筑优势、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激活力、更加注重扩大开放增动力,在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上做实功,在谋划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出实招,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网络经济大省上创实绩,在加快经济转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求实效,在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上动实劲。
来自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对蓝皮书深入剖析河南经济运行中表现出来的新特征、新态势,从多领域、多角度提出了促进河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发力“十三五”等的对策建议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十三五”发展十大趋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预计2016年河南生产总值增长8.0%,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蓝皮书指出,2016年全省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中,工业增速将趋缓,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投资、消费、出口增速均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工业领域通缩风险隐现,经济增长与2015年大体持平。考虑到河南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性,为使河南经济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并为河南经济全面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从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看,预计生产总值增长8.0%,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进出口总值预计增长7.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0。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2015年以来河南坚持强基础增优势,新突破新亮点纷呈
蓝皮书指出,河南坚持长短结合、内外并举,2015年以来,在载体建设、枢纽建设、扩大开放等方面亮点纷呈,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发展,生产总值增长2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0%以上,“三年打基础”战略目标基本实现;郑欧班列实现多线路、常态化和每周往返2班稳定运行,货运总量和满载率、境内外集疏分拨范围均居中欧班列首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纳税额、参与企业数量等综合指标居全国首位;初步形成了陆空高效衔接、区港联动、多式联运的综合口岸体系和立体开放格局。一批重大战略工程、项目持续突进,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米字型快速铁路网建设加快,郑徐高铁主体工程完成,郑万、郑合、商合杭高铁开工建设,郑机、郑焦城际铁路投入运营,郑济、郑太高铁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信阳明港机场开工建设;郑州机场已拥有14家货运航空公司,开辟国际地区货运航线22条,周航班量达到78班;空陆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形,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和重要支撑。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3-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但复杂性和困难性必须关注
蓝皮书指出,从供给能力来看,随着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以及促进就业、激活资本市场等一系列增强市场活力的举措效果不断积累,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豫军”不断壮大,41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中原农业保险公司、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中原资产管理公司开业运营。但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担保链风险防控问题依然突出。从供给结构来看,随着我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网络经济蓬勃发展,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启动技改提升工程和工业强基工程,实施1500个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交易额增长36.4%,郑州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业务量继续领跑全国试点城市。但是同时,对于电商的高速迅猛发展也要保持清醒认识,如何促进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线上与线下互促多赢、形成“1+1>2”效应,如何避免电商与实体之间的无序冲击,进而给就业、市场带来新的风险隐患值得关注。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5-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2015年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郑州、洛阳、聊城名列三甲
蓝皮书课题组建立了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来自于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五省的2015年统计年鉴以及个别地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统计数据,就2015年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到了30个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郑州市、落实、聊城市、蚌埠市、焦作市等的排名位居前列。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河南108县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排名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名列三甲
蓝皮书基于2015年《河南统计年鉴》中关于108个县(市)的统计基础数据,对2015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
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巩义市,中牟县。
发展规模水平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新郑市,中牟县,荥阳市,巩义市,新密市。
发展结构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义马市,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荥阳市。
发展效益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中牟县,新郑市,灵宝市,博爱县,荥阳市。
发展潜力活力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巩义市,新密市,禹州市,荥阳市,伊川县。
民生幸福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林州市,义马市,新郑市,新密市,偃师市。
农业基础能力: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滑县,邓州市,固始县,永城市,唐河县。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蓝皮书指出,2015年以来,河南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消化库存加快,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的增速均由年初的负增长开始持续回升,并从下半年开始保持了正增长和上升走势。但是同时,省会郑州房地产市场回暖,是拉动全省房地产指标向好的重要力量,其他省辖市商品房库存增加、供大于求的问题依然严峻,去库存压力普遍较大。尤其2015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呈现“W”型波动起伏,受房地产市场相对过剩、房价下行预期强等因素的影响,近期房地产回暖将难以扭转整个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状态。尽管2016年央行可能会出台一些货币宽松政策,但是央行极可能实施的是定向降准等精准刺激政策,对房地产的作用有限。可以预期,2016年全省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11-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2016年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将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蓝皮书指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配置给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主体;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将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将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宅基地制度改革将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将量化到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这些改革制度将迅速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益,预计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将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管机制的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建立,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差距将逐步缩小。同时,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在信息获取、电商消费、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教育资源、产品销售等方面与城镇的差距也将逐步缩小。预计在政府城乡一体化体制改革和“互联网+”的双重作用下,城乡发展差距将迅速缩小。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75-7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河南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已经发布,提出以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为河南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路径。
蓝皮书指出,在突出智能制造方面,河南省将推动机械化程度高、量大面广的机械、汽车、轻工、食品、纺织、电子等行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自动化、数控化和智能化改造;在重点领域培育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探索上下游协作共赢的新型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推动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全过程数字化与智能化链条,提升制造业智能网络化水平。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8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蓝皮书以“发力新常态谋划‘十三五’”为主题,深入系统地分析了2015年河南经济运行的主要态势,对2016年河南经济发展的走势进行预测,全方位、多角度研究和探讨了河南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举措及成效,并提出了新常态下,河南经济稳增长保态势,以及“十三五”时期河南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蓝皮书指出,在日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河南坚持完善新思路、谋划新举措、寻求新突破,全省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各项指标比较协调、发展的科学性持续增强。考虑到全省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性,预计2016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蓝皮书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要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征、抓住新机遇,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促升级、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筑优势、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激活力、更加注重扩大开放增动力,在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上做实功,在谋划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出实招,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网络经济大省上创实绩,在加快经济转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求实效,在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上动实劲。
来自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对蓝皮书深入剖析河南经济运行中表现出来的新特征、新态势,从多领域、多角度提出了促进河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发力“十三五”等的对策建议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十三五”发展十大趋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预计2016年河南生产总值增长8.0%,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蓝皮书指出,2016年全省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中,工业增速将趋缓,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投资、消费、出口增速均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工业领域通缩风险隐现,经济增长与2015年大体持平。考虑到河南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性,为使河南经济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并为河南经济全面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从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看,预计生产总值增长8.0%,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进出口总值预计增长7.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0。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2015年以来河南坚持强基础增优势,新突破新亮点纷呈
蓝皮书指出,河南坚持长短结合、内外并举,2015年以来,在载体建设、枢纽建设、扩大开放等方面亮点纷呈,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发展,生产总值增长2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0%以上,“三年打基础”战略目标基本实现;郑欧班列实现多线路、常态化和每周往返2班稳定运行,货运总量和满载率、境内外集疏分拨范围均居中欧班列首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纳税额、参与企业数量等综合指标居全国首位;初步形成了陆空高效衔接、区港联动、多式联运的综合口岸体系和立体开放格局。一批重大战略工程、项目持续突进,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米字型快速铁路网建设加快,郑徐高铁主体工程完成,郑万、郑合、商合杭高铁开工建设,郑机、郑焦城际铁路投入运营,郑济、郑太高铁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信阳明港机场开工建设;郑州机场已拥有14家货运航空公司,开辟国际地区货运航线22条,周航班量达到78班;空陆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形,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和重要支撑。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3-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但复杂性和困难性必须关注
蓝皮书指出,从供给能力来看,随着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以及促进就业、激活资本市场等一系列增强市场活力的举措效果不断积累,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豫军”不断壮大,41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中原农业保险公司、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中原资产管理公司开业运营。但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担保链风险防控问题依然突出。从供给结构来看,随着我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网络经济蓬勃发展,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启动技改提升工程和工业强基工程,实施1500个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交易额增长36.4%,郑州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业务量继续领跑全国试点城市。但是同时,对于电商的高速迅猛发展也要保持清醒认识,如何促进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线上与线下互促多赢、形成“1+1>2”效应,如何避免电商与实体之间的无序冲击,进而给就业、市场带来新的风险隐患值得关注。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5-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2015年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郑州、洛阳、聊城名列三甲
蓝皮书课题组建立了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来自于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五省的2015年统计年鉴以及个别地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统计数据,就2015年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到了30个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郑州市、落实、聊城市、蚌埠市、焦作市等的排名位居前列。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河南108县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排名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名列三甲
蓝皮书基于2015年《河南统计年鉴》中关于108个县(市)的统计基础数据,对2015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
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巩义市,中牟县。
发展规模水平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新郑市,中牟县,荥阳市,巩义市,新密市。
发展结构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义马市,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荥阳市。
发展效益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中牟县,新郑市,灵宝市,博爱县,荥阳市。
发展潜力活力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巩义市,新密市,禹州市,荥阳市,伊川县。
民生幸福评价: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林州市,义马市,新郑市,新密市,偃师市。
农业基础能力:位居前5位的依次分别是:滑县,邓州市,固始县,永城市,唐河县。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蓝皮书指出,2015年以来,河南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消化库存加快,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的增速均由年初的负增长开始持续回升,并从下半年开始保持了正增长和上升走势。但是同时,省会郑州房地产市场回暖,是拉动全省房地产指标向好的重要力量,其他省辖市商品房库存增加、供大于求的问题依然严峻,去库存压力普遍较大。尤其2015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呈现“W”型波动起伏,受房地产市场相对过剩、房价下行预期强等因素的影响,近期房地产回暖将难以扭转整个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状态。尽管2016年央行可能会出台一些货币宽松政策,但是央行极可能实施的是定向降准等精准刺激政策,对房地产的作用有限。可以预期,2016年全省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11-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2016年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将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蓝皮书指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配置给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主体;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将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将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宅基地制度改革将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将量化到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这些改革制度将迅速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益,预计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将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管机制的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建立,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差距将逐步缩小。同时,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在信息获取、电商消费、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教育资源、产品销售等方面与城镇的差距也将逐步缩小。预计在政府城乡一体化体制改革和“互联网+”的双重作用下,城乡发展差距将迅速缩小。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75-7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
河南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已经发布,提出以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为河南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路径。
蓝皮书指出,在突出智能制造方面,河南省将推动机械化程度高、量大面广的机械、汽车、轻工、食品、纺织、电子等行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自动化、数控化和智能化改造;在重点领域培育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探索上下游协作共赢的新型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推动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全过程数字化与智能化链条,提升制造业智能网络化水平。
(参见《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p8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责任编辑:李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