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4)》出版发行
2014-01-24
点击量:1301
【字体:大 中 小】


2013年1月24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4)》(河南蓝皮书•城市)出版座谈会。该书由谷建全、王建国担任主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近日出版且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4)》以“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题,全书分为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大板块,多侧面、全方位探讨了河南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问题。总报告包括“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和“河南省城镇化质量评价报告”两篇内容。其中“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总结了2013年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成效与问题,预测了2014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河南省城镇化质量评价报告”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空间五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20个县级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测度和评价。专题报告则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形态”、“航空都市”、“城市生态”四块内容组成,围绕河南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突出难题,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研究探讨了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方向与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2013年河南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镇化载体建设、优化城市形态、全面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为重点,推进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增强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了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有效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加快了城乡统筹步伐。但是,新型城镇化仍然面临着城镇化滞后、城镇化质量不高、产业集聚人口能力不强、中心城市带动辐射能力不够、体制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特别是城镇化质量,呈现出总体水平不高的特征,从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情况看,河南大多数城市的综合指数低于0.5,并且部分城市仅处于0.2~0.3。在18个省辖市中,郑州的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最高,其次是济源,二者的综合指数均超过0.5,但济源与郑州的差距较为明显;综合指数低于0.3的城市分别为驻马店、周口、商丘和南阳;综合指数处于0.3-0.35之间城市分别为信阳、开封;其他10个城市的综合指数则处于0.35-0.5之间。在20个县级市中,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最高的是义马,显著高于其他19个县级市;最低的则是项城和邓州,且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也较为明显。从地域分布看,无论是省辖市或县级市,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都主要位于黄淮地区和豫西南地区。
报告认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与着力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而分析和评价河南的城镇化发展质量,仅局限于城镇化率一个指标是不够的,需要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此次通过构建区域城镇化评价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和20个县级市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测度,旨在为促进全省各市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能够更为准确的探寻制约河南城镇化发展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展望2014年,中央和省级层面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与政策支持进一步明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国和河南城镇化工作会议首次和经济工作会实现同步召开,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即将颁布,河南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已经出台,推进型城镇化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有望实现重大突破,相关配套改革也将实现重大创新,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从全年的经济形势看,整个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有能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与城镇化成本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尚未建立;加快城镇化速度和提高城镇化质量兼顾不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新挑战;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矛盾突出等等。为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抓住全国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坚持产城互动发展,深入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合理优化城镇体系,全面提升城镇功能,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人口有序转移,为探索符合河南实际、具有中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4)》以“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题,全书分为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大板块,多侧面、全方位探讨了河南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问题。总报告包括“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和“河南省城镇化质量评价报告”两篇内容。其中“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总结了2013年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成效与问题,预测了2014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河南省城镇化质量评价报告”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空间五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20个县级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测度和评价。专题报告则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形态”、“航空都市”、“城市生态”四块内容组成,围绕河南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突出难题,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研究探讨了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方向与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2013年河南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镇化载体建设、优化城市形态、全面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为重点,推进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增强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了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有效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加快了城乡统筹步伐。但是,新型城镇化仍然面临着城镇化滞后、城镇化质量不高、产业集聚人口能力不强、中心城市带动辐射能力不够、体制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特别是城镇化质量,呈现出总体水平不高的特征,从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情况看,河南大多数城市的综合指数低于0.5,并且部分城市仅处于0.2~0.3。在18个省辖市中,郑州的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最高,其次是济源,二者的综合指数均超过0.5,但济源与郑州的差距较为明显;综合指数低于0.3的城市分别为驻马店、周口、商丘和南阳;综合指数处于0.3-0.35之间城市分别为信阳、开封;其他10个城市的综合指数则处于0.35-0.5之间。在20个县级市中,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最高的是义马,显著高于其他19个县级市;最低的则是项城和邓州,且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也较为明显。从地域分布看,无论是省辖市或县级市,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都主要位于黄淮地区和豫西南地区。
报告认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与着力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而分析和评价河南的城镇化发展质量,仅局限于城镇化率一个指标是不够的,需要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此次通过构建区域城镇化评价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和20个县级市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测度,旨在为促进全省各市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能够更为准确的探寻制约河南城镇化发展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展望2014年,中央和省级层面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与政策支持进一步明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国和河南城镇化工作会议首次和经济工作会实现同步召开,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即将颁布,河南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已经出台,推进型城镇化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有望实现重大突破,相关配套改革也将实现重大创新,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从全年的经济形势看,整个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有能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与城镇化成本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尚未建立;加快城镇化速度和提高城镇化质量兼顾不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新挑战;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矛盾突出等等。为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抓住全国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坚持产城互动发展,深入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合理优化城镇体系,全面提升城镇功能,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人口有序转移,为探索符合河南实际、具有中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