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正院级干部赵保佑研究员出席“第五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和第六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
2013-10-23
点击量:1379
【字体:大 中 小】

2013年9月25日至27日,第五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和第六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在“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固始县召开。我院正院级干部赵保佑研究员率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中原文化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9月26日上午,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主办,信阳市人民政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固始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在固始县委礼堂开幕。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九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义初,台湾中华侨联总会理事长简汉生,农工党中央联络委主任黄泰康,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乔新江,我院正院级干部赵保佑,以及来自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福建、浙江等10余省市的学者、宗亲代表、新闻记者,共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固始县人民政府县长曲尚英主持。本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被确定为河南省保留的22个节庆项目之一,并被国台办批准为2013年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主题是“弘扬根亲文化,持续扬名战略;扩大两岸交流,促进和平发展”。
26日下午,由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两岸关系》杂志社、河南省台办、河南省社科院主办;河南省台联、信阳市台办、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协办;固始县人民政府、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承办的第六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暨固始与闽台论坛召开。我院正院级干部赵保佑研究员、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魁、中原文化研究所李乔研究员,以及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张佐良、张玉霞等应邀出席。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义初主持研讨会。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陈支平教授,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刘大可教授,台湾“中华侨联总会”副秘书长廖俊杰教授等分别作了题为《历史与文化的双重认识与跨越》、《闽西客家地区的闽王信仰》、《唐代固始移民对台湾的影响》的演讲。张新斌研究员做了《中原寻根中的“信阳现象”解读——中原寻根三十年关节点的初步思考》的主题演讲,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中原寻根中的“信阳现象”。首先讲“一个人物”黄典诚,以固始为切入点的言语寻根拉开了中原寻根大潮的序幕;接着讲“一文一刊”,即欧潭生先生的《台闽豫祖根渊源初探》一文与信阳地区文管会编辑的《豫南史话》一刊,信阳人的文化自觉开启了豫闽台文化研究的新篇章;第三讲“一个理念”即根亲文化,“寻根找亲”所反映的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气质与理论探索;第四讲“一个节会”即中原根亲文化节,形成了豫闽台寻根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并指出光州固始是联结中原与闽台的文化纽带,要围绕史实,不断深化研究,并创新节会形式,将固始根亲文化节打造成海峡两岸重要的交流平台。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义初在学术总结讲话中指出,本届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豫闽台三地渊源关系及文化传承,突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地合作发展的依存度及其重大意义。他对今后研讨会的举办提出三点建议:一要主题鲜明。在“闽台关系”的总纲下,每年定一个专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二要研究深入。通过深入讨论,还原历史真实,从历史真实中悟出文化真谛。三要抓好落实。抓好落实“闽南、福建是海外华人的起锚地,固始是海外华人的起源地”的共识;抓好共识在广大群众中的普及工作;抓好各姓氏祖祠的完善和扩建,使固始成为海内外华人的重要朝圣地。
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多年来立足河南实际,深入开展姓氏文化、河洛文化等有地方特色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积极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出谋划策。2008年至今,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与相关单位联合成功召开了六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界对豫闽台文化的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历史与考古所 张佐良)
9月26日上午,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主办,信阳市人民政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固始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在固始县委礼堂开幕。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九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义初,台湾中华侨联总会理事长简汉生,农工党中央联络委主任黄泰康,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乔新江,我院正院级干部赵保佑,以及来自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福建、浙江等10余省市的学者、宗亲代表、新闻记者,共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固始县人民政府县长曲尚英主持。本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被确定为河南省保留的22个节庆项目之一,并被国台办批准为2013年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主题是“弘扬根亲文化,持续扬名战略;扩大两岸交流,促进和平发展”。
26日下午,由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两岸关系》杂志社、河南省台办、河南省社科院主办;河南省台联、信阳市台办、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协办;固始县人民政府、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承办的第六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暨固始与闽台论坛召开。我院正院级干部赵保佑研究员、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魁、中原文化研究所李乔研究员,以及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张佐良、张玉霞等应邀出席。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义初主持研讨会。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陈支平教授,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刘大可教授,台湾“中华侨联总会”副秘书长廖俊杰教授等分别作了题为《历史与文化的双重认识与跨越》、《闽西客家地区的闽王信仰》、《唐代固始移民对台湾的影响》的演讲。张新斌研究员做了《中原寻根中的“信阳现象”解读——中原寻根三十年关节点的初步思考》的主题演讲,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中原寻根中的“信阳现象”。首先讲“一个人物”黄典诚,以固始为切入点的言语寻根拉开了中原寻根大潮的序幕;接着讲“一文一刊”,即欧潭生先生的《台闽豫祖根渊源初探》一文与信阳地区文管会编辑的《豫南史话》一刊,信阳人的文化自觉开启了豫闽台文化研究的新篇章;第三讲“一个理念”即根亲文化,“寻根找亲”所反映的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气质与理论探索;第四讲“一个节会”即中原根亲文化节,形成了豫闽台寻根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并指出光州固始是联结中原与闽台的文化纽带,要围绕史实,不断深化研究,并创新节会形式,将固始根亲文化节打造成海峡两岸重要的交流平台。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义初在学术总结讲话中指出,本届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豫闽台三地渊源关系及文化传承,突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地合作发展的依存度及其重大意义。他对今后研讨会的举办提出三点建议:一要主题鲜明。在“闽台关系”的总纲下,每年定一个专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二要研究深入。通过深入讨论,还原历史真实,从历史真实中悟出文化真谛。三要抓好落实。抓好落实“闽南、福建是海外华人的起锚地,固始是海外华人的起源地”的共识;抓好共识在广大群众中的普及工作;抓好各姓氏祖祠的完善和扩建,使固始成为海内外华人的重要朝圣地。
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多年来立足河南实际,深入开展姓氏文化、河洛文化等有地方特色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积极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出谋划策。2008年至今,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与相关单位联合成功召开了六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界对豫闽台文化的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历史与考古所 张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