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黄河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高峰论坛在孟津举行

2012年6月27日下午,由首届中国(孟津)壬辰年黄河祈福大典组委会主办,黄河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承办的“祈福黄河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高峰论坛,在黄河小浪底航空度假村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水利部、北京大学、中华书局、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委党校、黄委会河南河务局以及洛阳等地的20多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紧紧围绕“尊道贵德,传承创新黄河文明”这一主题,分别从祈福黄河的理论依据与历史渊源、黄河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思路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讨会先后由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和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王星光教授主持。
黄河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我院正院级干部赵保佑研究员致辞并发言。赵院长首先代表论坛承办单位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说,今天上午成功举办的黄河祈福大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唤醒环境保护意识、祈福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构筑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深入研究好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好黄河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希望在座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发表高见。然后,他做了题为《发展文化 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大会发言。他认为,黄河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具有高度重合性,黄河文化是华夏历史文明的主干与核心。黄河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的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保护利用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为前提,以传承创新黄河文化为主要内容,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事业为重要突破口。
接下来,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星光,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宋豫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昆叔,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副主编胡友鸣,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晓国,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昝胜峰,河南省委党校哲学部副主任赵冰波,河南大学教授刘坤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正春,黄委会河南河务局史志室主任赵炜,河南博物院研究部主任张楷生,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隆文,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多种经营管理处副处长司毅兵等先后在大会发言。最后由首届中国(孟津)壬辰年黄河祈福大典组委会主任、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戴松成做了总结发言。
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在会上作了《历代祭河及其当代价值》的大会发言。他认为,祭河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非常特殊,祭河礼仪不但庄重,而且具有比较具体的要求。虽然历代祭品、祭文、祭祀地点等都有变化,但从中能找到相应的规律。祭祀黄河,祈福黄河,不仅有助于实现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而且有助于表达敬畏自然、感恩黄河的时代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祈福黄河也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践行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
我院单远慕研究员在《如何接通黄河文明传承的历史管道》的发言中说,祈福黄河的主题是“感恩、祈福、励志、创新”。他认为,祈福是传承文明的管道。这次黄河祈福大典符合主旋律,与历代祭祀河神有着本质的区别。为祈福祖国统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人民幸福,就要去除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明的外壳,让永恒的文明内核冲破外壳连接并贯通起来。
我院韩宇宏研究员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一种迂回思考》的发言中指出,早就应该为黄河祈福了。他认为,谈到一种文明的传承总应该是整体性的,系统性的,至少是其核心、基因、DNA或主干;而不该只是一些哪怕是经典的、只言片语的“文明碎片”。
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穆朝庆副研究员在《“文”、“化”与“文化”的语义关联——中国先哲对文化功能的认知浅析》的发言中认为,文化的生命力不等于文化的先进性。文化力具有双向性,即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落后文化则是干扰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阻力。
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陈建魁副研究员在《祈福黄河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言中指出,在黄河治理开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黄河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高尚思想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我们必须感恩于黄河的馈赠。同时,也要充分地尊重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几千年来持续形成的黄河精神发扬光大,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唐金培副研究员《对黄河祈福文化传承创新的几点思考》的发言,则从河神祭祀、转九曲黄河灯阵、放河灯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黄河祈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并从资源保护利用、传承内涵挖掘、传承方式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黄河祈福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路和对策。
2012年6月27日上午,由中国产业报协会、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首届中国(孟津)壬辰年黄河祈福大典在黄河小浪底大坝景区的雕塑广场隆重举行。大典由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戴松成主持。中国产业报协会会长曹恒武先生宣布祈福大典正式开始。中国民协副主席夏挽群诵读黄河祈福颂词。省政协教体文卫委员会主任、我院原院长王彦武研究员出席祈福大典并敬焚高香。这次以“感恩、祈福、励志、创新”为主题的祈福大典是2012黄河小浪底观瀑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来自北京、甘肃、山西、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19支祈福团400多人出席祈福大典。我院正院级干部赵保佑研究员和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分别代表承办单位和专家代表团敬焚高香。韩宇宏、单远慕、穆朝庆、陈建魁、唐金培等我院部分专家学者也出席了本次祈福大典。
6月28日上午,与会专家学者还先后参观考察了位于孟津县白鹤镇境内的汉光武帝陵和龙马负图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