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春: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机制与优化策略研究

2017-11-30   作者:林园春   点击量:1395
【字体:

  摘要:伴随着我国创新创业热潮而来的是创新创业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专注于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方位、立体式、链条化的服务,创新创业生态链正在形成,但仍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同质化严重等现象。需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节点之间的关系、完善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发展环境、提高创新创业生态链的稳定性与平衡性等措施,建立起生态经济层面的完整、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服务链。

  

  关键词: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机理;运行机制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形势下河南创新创业生态链建设与优化研究”(172400410016);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机制与优化策略研究”(2016CJJ077)。

  

  作者简介:林园春,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郑州450002)。

  

  

  当前全球创新创业者正处于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工业化社会正在向智能化社会转变,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中国作为创新型国家道路的实践者,创新创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间,中国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13万户。伴随着创新创业热潮而来的是创新创业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企业不断涌现,创新创业生态链正在形成,但理论界关于创新创业生态链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拟发展创新创业生态链这一个组织生态学领域的概念,深度分析创新创业生态链内涵、形成机理与运行机制,以期拓展创新创业服务业的研究视角,提高创新创业服务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服务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一、我国创新创业生态链发展现状

  

  当前,京津冀专注于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方位、立体式、链条化的服务,创新创业生态链已经形成,是我国创新创业生态链建设的第一阵营:从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与辅导的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启迪之行、黑马会等,到关注于早期阶段投资的IDG资本、经纬中国、红杉资本中国等,到提供产品开发支撑、营销推广等服务的JD+、黑马会、微软加速器等,再到提供方位介入服务的孵化器——腾讯众创空间、优客工场等,此外还有一批提供上市辅导的上市之家等,围绕创新创业主体所提供的系列环环相扣的、贯穿于创新创业主体整个生命周期的链状服务已非常完善。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和超前的创新理念成为,创新创业生态链建设的第二阵营。中西部地区表现稍差一些,但基于各地政府对创新创业服务重视度越来越高,以及“互联网+”时期地域空间的一体化,使得中西部城市在创新创业生态链建设上,差距正在缩小,创新创业生态链建设也在逐步优化、完善过程中。比如郑州,已经拥有金源、UFO、星火、上海初创未来、中航联创等近百家家众创空间,有一批金融、财务、法律、投资等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在信息和咨询服务、成果转化推广服务、投融资服务、科技人才服务、政府职能延伸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便捷服务,同时还有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支撑。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共享融合以及020线上线下两个服务维度相结合趋势明显。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建设需要与生态伙伴一起共建,他们不再孤军奋战,而是相互之间通过资源和权益置换,形成密切的创新创业服务合作伙伴,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更无缝衔接的服务,大大提升了创新创业成功率。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面,处在创新创业服务第一阵营的京津冀,应用其“互联京津冀”在线平台,搭建了跨地域的立异创业服务体系,成为双创服务领域的“地域突破者”,也为京津冀一体化提供了另外一种范本。

  

  但同时,我国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突出表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京津冀地区成为创新创业生态链建设的领头羊,创新创业生态链建设已经非常完善,集聚了大量的创新创业资源,吸引力大量的创新创业项目,产生了经济学上的虹吸效应,全国创业领军企业一半在北京诞生,并孕育了滴滴出行、美团、小米科技等多家独角兽企业。而在三四线小城市,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相当匮乏,创新创业生态链建设也是相当不完善,有些地区创新创业服务还停留在孵化器阶段。其次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呈现出井喷的状态,科技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6年我国成立的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就超过两千家。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怕一窝蜂,创新创业服务业也是,当前政府唯有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链为目的,把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当地的创新创业需求结合好,查漏补缺的同时去同质化,才能完善链条。

  

  二、创新创业生态链概述

  

  学术界对创新创业生态链理论的研究较为匮乏,对于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内涵研究。麻省理工学院的Dann(2005)最先描述了创业生态链的总体框架和运作模式,但没有给出清晰的定义;百森商学院Isenberg(2010)明确提出了创业生态链的概念,给出了详细的定义;国内学者黄鲁成(2003)、罗亚非(2009)、林嵩(2011)、孙福全(2012)、苌千里(2012)、曾国屏(2013)、吴金希(2014)、李万(2014)、张仁开(2016)等也对创新生态链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相应阐述。第二,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影响因素研究。Annika(2000),JohanWiklund(2001),YannisGeorgellis,HowwardJ.Wall(2002),JoergBaten(2003)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企业生存环境中各种因素对创业的影响。国内学者池仁勇(2003)、李新春(2004)、赵应丁(2005)、张钢等(2008)、黄胜等(2013)、张慧(2015)等也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生存环境中各因素对创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张秀娥、祁伟宏等(2016)以美国硅谷创业生态链为例,探讨了政府政策、创业融资、创业教育、研发转化、文化和社会规范度对创业生态链环的影响。第三,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形成机制研究。李恒毅、宋娟(2014)分析了组织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的形成机理及其在创新生态链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是三者是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关系;吕一博等(2015)基于创新的阶段性对开放式创新生态链运行的驱动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并尝试解密了其成长基因;王宏起、汪英华等(2016)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对创新生态链演进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四,创新创业生态链的构建机制研究。刘洪民(2013)基于创新链的视角,审视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现;张胜等(2015)基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视角构建了提出了产业创新基地的构建策略;李艳粉(2015)基于创业链的思想,以信息共享机制等六大机制为协同机制,建立了基于创业链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协同模式。第五,创新创业生态链的测度评价研究。陈忠卫等(2009)尝试利用全球创业观察模型(GEM)对选定区域的创业环境进行了测评;周方涛(2013)运用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对15个城市科技创业人才生态链进行了评价;刘洪久(2013)、陈向东(2014)也尝试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链评价指标体系;吴伟、陈仲常等(2016)基于2007-2015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国家层面创业活动与系统要素间的关系。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创新创业生态链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大部分研究都将创新与创业割裂开来,单独研究了创新生态链、创业生态链或创新链,将创新创业作为一个系统体系,以创新创业生态链为对象进行的研究较为匮乏;国内相关研究紧跟国外动态,并结合中国现实做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成果。例如,诸多文献通过全球创业观察模型对区域创业环境进行了评价,还有大量研究探讨了金融、政府、文化等因素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但缺乏一个内生的、逻辑一致的、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链构建机制理论框架。

  

  基于此,笔者在研究中将强化理论上的深度分析,突出创新创业生态链内涵、形成机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首先,关于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内涵:即创新创业大环境下,为提高创新创业的效率及成功率,围绕创新创业主体所提供的系列环环相扣的、贯穿于创新创业主体整个生命周期的链状服务。这些服务包含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市场推广、上市培训等一系列内容,从而帮助创新创业主体发展,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具有完整性、协调性、循环性、自调节性等特点,是自律分散式的系统组织。

  

  一、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形成机理

  

  自然科学表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是有其原因和条件的,并且遵循一个产生到消亡的自然规律。创新创业生态链作为组织生态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其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创新创业生态链中各节点(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相生、相克等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其形成的动力、条件和模式。

  

  1、形成动力分析

  

  在中国,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完善与发展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动力,一方面是政府的推动力,另一方面是市场的驱动力。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政府一直把创新驱动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创新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开幕式中首次提出了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创新创业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简政放权,鼓励创新创业,各省及直辖市也相继出台政策响应号召创新创业。在这样一背景下,创新创业成为新的浪潮,创新创业服务业在浪潮中逐步发展壮大,并开始形成完善的生态链条。除了政府,市场的持续推动成为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的第二重动力。民营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快速增长,3W咖啡、车库咖啡、联想之星、启迪之星、优客工厂、腾讯众创空间、天府新谷创业孵化社区等上千家新型民营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不断涌现,弥补了政府在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布局中的空缺和不足,在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补链和延伸链条的作用。

  

  2、形成条件分析

  

  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分享。一方面,当前的创新创业者不再是孤军奋战、闭门造车,而是与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紧密联系,服务资源可以在第一时间在需求方与供应方之间有序的双向流动,大大提升了创新创业效率和成功率,为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各自优势不同,有的擅长培训与辅导到有的擅长投融资,当前优势各异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正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互补实现联合化,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链。此外,创新创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让LBS、云、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迅速普及成为可能,能让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规模化智能匹配成为现实,让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可以对接互联网提供0+0线上加线下的三位一体的服务,为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形成模式分析

  

  按照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的主导因素划分,其形成模式可分为主体主导型形成模式、资源主导型形成模式、需求主导型形成模式。一是主体主导型形成模式。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形成主要是由链条上某种或某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主导,这一服务机构在创新创业生态链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其所提供的服务具有权威性、专属性和不可替代性,随着服务生态链的发展与完善,其便成为服务生态链上的主导结点,把控最关键核心的服务资源,创新创业主体只能被动的接受服务,可选择的余地较少。二是资源主导型形成模式。指在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形成过程中,服务资源的作用超越其他要素成为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的主导力量。这些资源包括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创新创业主体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主导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的资源可能是这些资源中的某几项,甚至也可能仅仅是其中一项资源。资源成为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的主导因素基本是由于创新创业主体所需要的这一种资源非常稀缺,市场上可提供的非常有限,或者这一资源是某种关键独特的资源,甚至可以决定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形成趋势、走向等。三是需求主导型形成模式。需求的拉动性本身就是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创新创业生态链中服务需求超前于服务供给,而外界环境又对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有迫切需求时,创新创业服务需求就成为了主导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的因素,拉动创新创业生态链不断向前发展、延伸。

  

  四、创新创业生态链的运行机制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

  

  在各组成要素相互影响中所形成的系列有助于链体运行、成长与优化的工作方式就是创新创业生态链的运行机制。基于创新创业生态链的自组织性,创新创业生态链的主要运行机制有成长机制、平衡机制、竞争机制、协同机制及可持续发展机制。

  

  1、创新创业生态链的成长机制

  

  首先,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开放性也决定了创新创业生态链的不断发展与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跟与生物生态链一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内部发展环境与外部所处环境在不断地进行信息、能量等的交换,以使得自己更加完善,这一过程也是创新创业生态链成长的过程。其次,创新创业主体对服务的消费需求是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利益来源,对创新创业生态链的成长优化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趋利的本性促使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不断根据市场的预判及消费的趋势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及服务产品,以在创新创业服务市场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这就潜在促进了创新创业生态链的成长。再次,我们应看到信息技术在创新创业生态链成长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创新创业生态链的成长空间,促进了线上与线下服务的结合,使得创新创业生态链的最优有了实现的可能。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提高了服务交易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使得创新创业生态链更能获得创新创业主体的信任,延长了链体的生命周期。

  

  2、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平衡机制

  

  首先,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平衡是链上创新创业服务在从供应方流向需求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平衡。有效的创新创业服务应具备高质量、连续性、针对性等特征,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有效的流向创新创业主体,并帮助到创新创业主体,在这一过程中链上服务流动的经济价值与链上各节点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成本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其次,从中观层面上来看,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平衡是链上各节点(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在连体内部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平衡。生态链上各节点即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在链条上即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有时相互竞争的关系,节点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达成了一种共生共荣的协调稳定状态。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创新创业生态链出现异常时,各节点会通过联合修复能力抵抗干扰,使得链条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此外,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在交往过程中,会形成一种既定的带有一些约束性的收益分配潜规则,大部分创新创业服务机构都会遵守这一规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创新创业生态链条的运行稳定性。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平衡是链条本身与其所处的创新创业服务外部环境之间的一个平衡,也是最高层次的一个系统平衡。创新创业服务外部环境即包括政策环境、政治环境,也包括技术环境、社会环境。这种平衡要求创新创业生态链要在自身的不断成长过程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环境发展的大趋势,找到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的结合点,并努力与外部环境一同发展、保持平衡。

  

  3、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协同机制

  

  创新创业生态链协同机制主要通过创新创业生态链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同来体现,即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整合协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创业生态链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其中前两者协同属于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内生协同机制,后者属于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外生协同机制。首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整合协同。创新创业生态链包含了从创新创业辅导与教育、创新创业投资、产品开发、上市培训等系列服务,服务生态链协同机制的实现就是通过对创新创业服务的传承、衔接、整合等操作使得创新创业服务质量跟高,流通更加畅通,更能满足被创新创业生态链各节点所共享的要求。其次,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之间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提供上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其服务能力实现了1+1>2的良好效果。并且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之间通过不断的相互协调、相互磨合、相互适应,会在一定条件下,使创新创业生态链在宏观层面上出现新的质变。此外,创新创业生态链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创新创业生态链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并能够根据变化及时调整链体服务生态链的内部结构,并通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作用,不断完善服务生态链的链体结构,完成旧连体向新链体的演化。

  

  4、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可以理解为“创新创业服务—利用—再生创新创业服务”的反馈式创新创业服务流转模式,这一机制可以从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及环境两个层次来对进行阐释。首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生态链条“服务—利用—再服务”的组织过程中,既要保证创新创业服务被有效的利用,又要保证创新创业服务具有充分流通性,服务在被创新创业主体利用滞后,还会产生新的有效服务反馈给生态链条。其次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学理论中,任何环境都是提供生命体存活所需要的资源,是生命体存在的载体。创新创业生态链也不例外,创新创业服务生态环境是整个服务生态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创新创业服务生态环境的维护一方面来自于生态链服务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匹配,另一方面来自于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提供能力以便源源不断地对链体提供不断升级的服务资源。此外,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顺应外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如政府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等。

  

  五、创新创业生态链的优化策略

  

  创新创业生态链的优化应以加强顶层设计和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为基础,以坚持外生性扶持与内生性发展相结合为原则,以产业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律为约束,通过运营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等流动性资源,调整链上各链环的“序”与“流”,建立起生态经济层面的完整、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服务链。

  

  1、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节点之间的关系

  

  创新创业生态链各节点(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既存在着相互竞争又存在着相互协作的关系,合作为主,竞争为辅。恶性的竞争会导致创新创业生态链上价值利益分配的不均,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大鱼吃小鱼现象的出现,进而造成生态链的断裂。因此,要加强生态链各主要节点的互利共生关系。一要优化节点间利益价值分配。创新创业生态链所蕴含的利益价值包括经济利益、文化价值与形象价值。在创新创业生态链的优化过程中要考虑各不同利益价值之间分配的合理性及整个利益价值分配的合理性,即政府在制定创新创业服务优惠政策时,不要让所有的优惠都集中在一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之上,要均衡考虑创新创业教育与辅导机构、创新创业投资机构、创新创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加速器、创新创业上市辅导机构等的不同利益价值需求,制定均衡发展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政策。当前很多地方政府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服务器上,投入大量资金、优惠政策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器,导致孵化器利用率差,创新创业生态链断裂。此外,即使在利益价值分配机制形成以后,也要根据创新创业生态链的不断演进,对价值分配机制不断的调整以尽可能满足链体上各节点的不同需求。二要加强相互制约。要建立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行为规范,通过行为规范来约束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行为,要求各服务机构按照行为规范进行活动并相互监督,对于不遵守行为规范的要对其进行处罚,甚至将其剥离出创新创业生态链。三要加强相互信赖。一方面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要注重自身信誉的提升,基于良好的信誉可以建立起较为理想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要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系统或交流平台,帮助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之间沟通协作、资源共享。

  

  2.完善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发展环境

  

  与自然界中的其它生态链一样,创新创业生态链的优化与完善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一要完善相关政策。要加强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制定创新创业服务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提高创新创业资源的配置效率,防止链上各节点的重复盲目建设于投入,指导、干预创新创业生态链及链上各节点的健康发展,引导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制定与国家及地方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经营目标,引导创新创业生态链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二要完善相关法律。当前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服务业发展制定的法律相对较少,法治环境仍不完善,需要加快立法步伐,加快出台保障创新创业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先行性、针对性、全面性的立法。三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强舆论引导,要保证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让主流媒体在创新创业生态链发展的宣传战役道中唱主角,及时报道我国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建设情况和实际成效,树立正确舆论导向,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同时高度重视博客、播客、维客、数字电视、电子杂志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加强创新创业生态链内涵、优化思路、政策、方针的报道,抢占网络“阵地”。

  

  3.提高创新创业生态链的稳定性

  

  创新创业生态链的运行机制告诉我们,它对于环境的干扰具有自我调节与我修复以保持稳定性的特征。为了提高创新创业生态链的稳定性,一要加强各节点自身能力的建设,二要加强各节点之间的联系。应鼓励创新创业服务组织中提高人员素质,服务人员要熟悉掌握投融资、管理、营销等相关知识,鼓励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综合运用LBS(地理位置服务)、移动支付、VR(虚拟现实)、云、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鼓励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不断拉长服务链条,将孵化功能与加速功能相结合,将教育培训与指导培养相结合,提供线上、线下、020服务相结合的三维一体创新创业服务供应模式。鼓励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之间协同发展而不是单打独斗,鼓励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之间通过资源置换与共享结成关系密切的同盟,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共赢,让创新创业生态链更具协调性、稳定性和承载力。

  

  4.维护创新创业生态链的平衡性

  

  创新创业生态链自身具有平衡性的特点但为了更好地维护其平衡,需加强对创新创业服务的监管,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对创新创业生态链的运行进行有效管理、全面监督和定期检査,以达到调节和维护创新创业生态链平衡稳定的效果。一要借助国家及地方政府强制力,调整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处理它们间产生矛盾和纠纷,惩办违法经营行为及恶意竞争,确保创新创业生态链的正常秩序。二要通过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强制性的手段来保证创新创业生态链整体发展趋势顺应信息技术革命新浪潮,与国家及地方发展战略相统一。三要运用经济手段,即在市场作用的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经济政策等手段调节创新创业生态链上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创新创业服务主体个人利益和系统整体利益有机统一。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创新创业生态链的服务活动和服务行为进行记录和约束,以有效提升对创新创业服务生态系统秩序的控制力。

  

  参考文献:

  

  [1]林园春.创新创业生态链的理论内涵与政策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济,2015,(5).

  

  [2]吕一博,蓝清,韩少杰.开放式创新生态链的成长基因——基于iOS、Android和Symbian的多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5).

  

  [3]陈向东,刘志春.基于创新生态链观点的我国科技园区发展观测[J].中国软科学,2014,(11).

  

  [4]曹如中,史健勇,郭华,邱羚.区域创意产业创新生态链演进研究:动因、模型与功能划分[J].经济地理,2015,(2).

  

  [5]巫细波,杨再高.世界互联中的创业生态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6).

  

  [6]周方涛.基于AHP-DEA方法的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链评价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3,(1).

  

  [7]林嵩.北京市创业生态指数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刘志阳.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N].光明日报,2016-12-07.

  

  












 

责任编辑: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