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源:为经济发展高质量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2018-09-03   来源:《河南日报》(2018年09月03日 第06版理论版)   作者:王宏源   点击量:3138
【字体: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我们要把人才强省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围绕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优化人才结构,为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河南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源没有真正转化为人才优势,人才总量、人才层级与创新创业的要求还不适应,人才培养引进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才强省建设的着力点,肩负起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增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

强化人才资源意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力

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委人才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更加重视人才工作,依靠人才增添发展后劲。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效益意识。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紧紧围绕“惜才、聚才、用才、兴才”的目标,“重物”更要“重人”,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充裕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舞台,使人才效益得到最佳体现。二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意识。比起“学历、职称”,更重“能力、贡献”,适应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人力资源和人才总量、人才结构和人才素质的要求,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并提高人才素质,使人力资源和人才结构反过来推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要树立科学的人才价值意识。坚持市场导向,对人才的综合能力与实际贡献按质定价,确保人才收入水平与人才的实际贡献相匹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四要树立科学的人才配置意识。要围绕发展需要,重“有形之手”,更要重“无形之手”,以市场为基础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以优势产业聚集人力资源和人才,提高人才密度和层次。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活力

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集聚人才、用好人才。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优先战略。围绕打好“四张牌”、打赢“三大攻坚战”等中心任务,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规章制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力与活力。把集聚高层次人才与引进高质量项目放到同等重要位置,不断提升重大项目的“含才量”。二要构建人才政策综合评价体系。根据人才强省战略,对当前执行的各类人才引进、创业扶持、奖励机制、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的政策规定进行梳理和整合,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优化技术、劳动力、管理、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三要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创新开发务实柔性引才引智方式,注重引才和引智相结合。加快建设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大力引进人才团队,以团队带项目、兴产业。四要强化促进创新创业的人才激励机制。按照有利于人才创新、有利于人才创业的要求,坚持政府统筹,以企业为主体,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科技转化机制、资金支持机制、创业要素保障机制等发展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优化科学人才评价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把握规律性,增强前瞻性,让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一要加快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坚持生产力标准,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推动评价标准由单一效应向综合评价转变,素质评价向创新能力评价转变,注重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评价人才。二要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激发活力和创造性为根本目的,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经费分配和评价成果的激励机制。三要建立科学、分类、动态、社会化职称评审制度。逐步破除职称评审传统身份、所有制、地域、岗位、资历限制,建立简便易行、评考结合的非公有制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体系。四要用好用活职称评聘权限。按照事业发展需要和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逐步扩大企事业单位和地方职称评聘自主权。通过特设岗位、专设职数等多种形式,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及成效业绩特别突出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支持和引导人才向河南发展主战场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主动引导人才成长和人才流向,使其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建功立业。一要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与相应的高素质人才结构相匹配。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河南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及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理分布。二要鼓励、支持基层和产业一线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引导新经济领军人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优秀企业管理人才、高端研发人才、文化创意人才等到河南最需要、事业最需要的领域建功立业。三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平台。积极培育创新创业型产业集聚区,结合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高地、区域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尽快形成产业聚才、产才互兴的生动局面。四要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着眼打造全国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目标,部署建设产业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人才链,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编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