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进”取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0-07-17   来源:《河南日报》(2020年07月17日 09版 理论版)   作者:赵西三   点击量:2126
【字体:

原标题: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

编者按: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对下半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作出安排部署,明确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实际,需要把握好“保”“稳”“进”“蓄”四个方面,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进中蓄势,为决战决胜、更加出彩夯实基础。本报特邀请省社科院四位专家,就如何抓实抓好“保”“稳”“进”“蓄”四方面重点工作进行阐述和解读。

积极“进”取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赵西三

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强调,“进”是目标,是大方向,要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开创河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把握“进”的历史机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陆续推出高含金量政策措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重大国家战略叠加交汇,河南高质量发展面临历史机遇。一是把握内需升级机遇,放大战略支点效应。我国正在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南高铁圈、航空圈覆盖人口和市场广阔,内需升级空间的释放和战略支点效应的彰显,为把河南打造成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枢纽和国际循环的重要节点提供了历史机遇,有利于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争先进位。二是把握新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新经济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1.5个百分点,占比提高到了16.3%。尤其是今年以来,疫情影响下在线经济加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迅速扩展,我省各行各业加速“上线”“上云”,催生大批新业态新模式,吸引阿里、华为、腾讯等新经济平台企业密集加码落地,大大加快了新兴产业布局和传统产业转型。三是把握新基建布局机遇,拓展产业赋能空间。近期,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接连作出重要部署,多地推出了新基建计划。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将加速装备、材料、能源、化工等传统行业的智能化变革,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四是把握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争取重大战略性项目落地。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五区”联动“四路”协同效应持续显现,有利于我省在产业、创新、生态、文化及开放平台等方面争取重大战略性项目落地,提升我省影响力和竞争力。

明确“进”的战略方向。贯彻中央部署,结合河南实际,坚定新发展理念,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一是推动产业产品升级迭代。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速新产品迭代,积极培育智能装备、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新能源网联汽车、前沿材料、节能环保等高端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能级。二是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引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企业上云,引导传统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协同改造,培育壮大发展服务型制造、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三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抓住新经济蓬勃发展机遇,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郑州打造“中部数字经济第一城”。加快培育下一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超前布局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集群。四是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以重点领域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尤其要围绕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转型升级保驾护航。五是推动高端要素集聚。依托“五区”联动“四路”协同,放大“枢纽+开放”优势,打造高端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通道,深化区域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模式,集聚链接国内外高端要素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服务。

创新“进”的思路理念。面对复杂形势,迈进高质量发展新轨道,既要超前谋划,又要结合实际,处理好保、稳、进的关系,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一是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并进。传统产业并非就是落后产业,传统产业恰恰蕴含着以信息技术改造升级的巨大空间。依托传统产业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更有根植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可以实现并进联动。二是坚持增量崛起和存量变革并重。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领域,培育壮大增量,在培育新增长点的同时,以新技术催生传统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存量变革。三是坚持广借外力和激活内力并行。以高水平开放吸引集聚高能级项目和高质量要素,倒逼区域要素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带动本地企业进入高端价值链,以外力激活内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四是坚持壮大民企和做强国企并举。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提质扩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尽所能。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来源:《河南日报》(2020年07月17日 09版 理论版)








责任编辑:璇子